新华社记者朱基钗
茫茫大草原,一个党支部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党员中心户就是一个辐射点;漫漫边境线,一顶蒙古包就是一个哨所,一个牧民就是一位哨兵。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组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方式,大力实施思想筑边、组织固边、富民兴边、帮扶强边、共建稳边“五边行动”,以抓党建促进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打造“北疆基层党建长廊”亮丽风景线,让党的旗帜在祖国北疆高高飘扬。
以点带面:一个党员中心户就是一个辐射点
早春时节,阴山北麓的乌拉特草原腹地,气温降至零下15℃。
“什么是党的‘核心’?”“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党员?”“核心就是关键时候的担当。”“党员自己要响当当,做好眼前的事、帮助身边的人。”
茫茫草原中的一顶蒙古包内,20多名党员牧民和群众围坐一圈,正在认真听旗里党校老师讲党课。蒙古包内烧着炉子,气氛热烈。主持这堂“蒙古包党课”的是乌拉特中旗温更镇哈日朝鲁嘎查的党员中心户敖其尔那森。
“我家离这儿10多公里,一早骑了半个多小时摩托车过来的。”62岁的牧民老党员白白说。他是敖其尔那森联系的8名党员中住得最远的一位。尽管要走10多公里路,但比原先去嘎查党支部所在地参加党组织生活还是近了不少。
邻居相隔几十里,在地广人稀的草原,这种情况再普遍不过。
近年来,针对草原牧区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党员集中难、活动难、组织难问题,自治区各级党委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载体,在牧区积极探索党员中心户模式。
按照“集中连片、居住相邻、易于集中、便于活动”的原则,以党员中心户为圆点,科学划定网格,覆盖周边15户-20户牧民。
“党员中心户首先要政治素质高,群众口碑好,而且工作能力强,是能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人’。这才能以点带面,实现带动一批党员、服务一方群众的效果。”乌特拉中旗党委组织部部长裴文武介绍说。
截至2016年底,全自治区确定且挂牌命名的党员中心户达9416户,领办创办合作经济组织2733个,覆盖和造福近20万牧民群众。
党组织架构和力量的下沉,大大延伸了边境牧区党建工作的触角,打通了服务草原深处牧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以前我们走访牧民群众,从早到晚最多去10户。现在1名党员中心户就可以辐射10多户,可以快速上传下达。”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达赉苏木党委书记萨如拉表示。
达赉苏木面积达3900多平方公里,人口仅2100多人。“在草原划定网围栏的时候,牧民容易产生分歧,党员中心户可以及时了解,向嘎查、苏木‘两委’反馈,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党群活动组织员、政策法律宣传员、科技知识推广员、便民服务代办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带头致富示范员、民主议事联络员、群众活动组织员、农牧区网格管理员……
这些身份让党员中心户成为一座座桥梁,上联党支部、下联党员和牧户,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动员服务链条,和从下到上的信息反馈系统,成为连接组织、沟通群众的重要力量,在“五边行动”全方位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边行动”:全方位打造北疆基层党建亮丽长廊
“办起牧家乐,自家的羊自产自销。生羊肉一斤30多元,熟了做成手把肉,价值就可以翻倍。还有羊头、羊毛、羊皮、羊下水,都可以卖个好价钱。”
自治区最西部,美丽的额济纳胡杨林中,致富带头人额尔登达来为牧民群众算起了致富账。
前些年,额尔登达来在嘎查里第一个搞起了牧家乐,他经营的“胡杨女人之家度假村”,有大小蒙古包6顶,四周胡杨婀娜、红柳环绕,金秋时节,大量游客蜂拥而至。
“最多时一天接待150多人,去年经营收入50万元左右。”额尔登达来说,作为一名党员中心户,自己先富起来,更要带动身边的牧民群众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