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被他感动,就会由衷向他看齐
曾建三问
——解码一位组工干部“三严三实”的人生图谱
图①:曾建到用工企业调研。
图②:曾建带队赴厦门大学招贤引才。
图③:曾建带队到扶贫村开展结对帮扶。
图④:曾建到扶贫点调研。(资料图片)
8月的井冈大地依然热气腾腾,当把步子坚实地踩在这片红色土地的那一刻,革命先辈创事业的一幕幕仿佛闪现眼前……
这一次来,不是为了参观革命圣地,而是来认识一位已经“走了”的人——曾建,江西吉安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市人社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第一副院长。因积劳成疾,于今年2月23日,他不幸病逝,享年58岁。
他的事迹经过媒体报道后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掀起广泛的讨论:百姓为什么会认可他是“三严三实”的好干部?他为什么能做到“三严三实”?曾建的事迹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对活动有着什么样的启示意义?要解答这些问题,还是得从曾建身上寻找源头……
——编者
百姓为什么认可他的事迹体现了“三严三实”?
“三严三实”,整句话不过24个字,但一些干部却离它很远,甚至倒在了党纪国法面前;也有不少干部自认为已经做到了,但是老百姓却不认可。而曾建,既没豪言壮语,亦无英雄壮举,但在群众心底,他付出的,是大爱。
是否清廉,是百姓对领导干部的第一印象评价,也是百姓口碑中好官坏官的首要区分。在这一点上,曾建做到了清清白白。
曾建先后在多个单位和地方担任主要领导,始终做到公私分明、坚持原则。
他和身边的每个工作人员都有个“约法三章”:不准去任何娱乐场所;不准收受土特产品;不准打着他的旗号搞特殊化。每次下基层调研到群众家吃饭,曾建都主动交纳伙食费。
对亲人,他异常严苛。妻子去峡江县看他,曾建让她坐公共客车再转人力三轮来,不准接送;得知一位亲戚要到老家遂川县当县长,曾建连忙赶回老家召集全家开会,要求不许找亲戚办任何私事。
“好在曾建不在老家遂川县当领导,否则家人都要搬离遂川呢!”老家的亲属说。
曾建兄妹四人,他是老大,有谁会想到这位管干部、管岗位的领导,弟弟妹妹中却有两人下岗多年,大妹靠摆地摊卖菜为生,弟弟靠当保安为生。每逢有亲戚为孩子工作的事找到曾建,他都毅然拒绝:“你去看看,我妹妹还在市场卖菜呢!”渐渐的,就没有亲戚托他办事了。
“我现在虽然有点权,但不是给自己用,是用来给百姓做事的 。”曾建时常教育身边人,要管住自己,做个清清白白的人。
清廉的曾建让干部群众催生了内心的钦佩;为民的曾建让老百姓从心底记住了他。
2004年,曾建赴万宝水库库区的老屋场村调研,先乘船,再步行3公里。当乡镇干部向村民介绍他就是县委副书记时,村民们都不敢相信,这个风尘仆仆的平常人居然是县里来的“大人物”。曾建在老屋场村连住了两个晚上,走遍库区8个自然村,当得知村民进出全靠船,容易发生翻船事故,他返城后立即召集相关部门,由县财政拨出专款修建了新码头和防护设施,并修通了一条公路。
路修通了,一位七旬老人背着一箩筐桔子来到县委,在大门口守了整整一天,原来是想将村里的第一茬桔子送给曾书记。曾建妻子回忆,这个细节让曾建感动了许久。
峡江县的干部群众至今仍清晰地记得2006年6月的那一幕:当得知曾建将前往市里赴任,百姓自发买来鞭炮沿街送行,感谢他为当地做的一切。
曾建的所作所为之所以获得一方百姓的认可,就是因为他把群众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的所想、所思、所念,无一不与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他为什么能做到“三严三实”?
红土地的孕育
“曾建的出现不是一个偶然。”吉安市委书记王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