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的“万能博士”和“没有头衔的外交家”
1936年7月15日晚上9点,毛泽东和斯诺开始了第一次谈话。海德姆也一起参加了会见。
毛泽东说:“通过国民党十万大军的封锁,你们冒着风险来到这里,我们热烈欢迎啊!宋庆龄先生来信说,你们对中国人民友好,同情中国革命,我们相信你们会如实地报道、反映我们的情况。你们可以到苏区的任何地方去考察采访,不受任何限制,我们会尽全力给你们方便的。海德姆博士医术很高,我们这里医疗卫生条件差,希望你能帮助我们,提出真实的建议和批评意见。”
毛泽东接着说:“请你——海德姆博士,重点要到我们每个医院去看看,希望你能对苏区医疗条件的改善、医生素质的提高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意见。另外,我们计划创办一所医科大学,也请你结合考察一下,提出一个筹建方案。”
通过一个星期的采访和考察,陕北军民在物质上的贫乏与精神上的充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令海德姆觉得这里好像是中国大地上生长的另一片新大陆,是一个新的世界。
通过与毛泽东的会见,海德姆进一步了解了中国革命的过去、现状和将来的趋势以及中共的抗日救国主张。接着,海德姆和斯诺按照毛泽东的意见,前往甘肃、宁夏前线采访考察,访问西征前线的红军将士。在那里,他见到了彭德怀、徐海东等许多著名将领,从他们那里不仅知道了这些风云人物身经百战的传奇经历,而且看到了红军士兵乐观向上的战斗精神。
一个月后,海德姆告诉斯诺:“红军完全改变了我对中国的认识。我真的爱上这群‘土匪’了。有时我甚至觉得要做这样一个‘土匪’,很有意义,他们或许是改变中国的真正力量。”
1936年9月底,海德姆和斯诺回到保安,住在中华苏维埃政府的外交部招待所里。一天,他们又谈起了在前线考察采访的感受。
斯诺说:“乔治,我这次到红军前线,看到的和听到的,与南京政府所宣传的简直是两个世界。”
“埃德,你说得对,我也有同感。红军的医疗条件实在很差,但他们有惊人的毅力和耐力,他们是在用精神力量作斗争。”海德姆说。
“现在我收集了足够的传记材料,我可以编一本《红色中国名人录》了。”
“埃德,我有一种预感,你的书会震惊整个世界的!”
“是吗?不过我现在还缺少毛泽东的传记材料,我准备采访结束后就回北平,你呢?”
“埃德,我和你不一样,你是记者,是来报道中国革命的。而我呢?我是个医生,红军需要我,我想我应该是来参加革命的。我不想回去了,我想为红军服务下去。这次在前线走了一趟,我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写了一份《苏区医疗卫生工作考察报告》,我要把它作为我留在苏区的申请书。你说呢?”在这份报告中,海德姆详细叙述了根据地各个医院和门诊的状况,指出了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医疗条件、药品器械、医务人员素质、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和意见。同时,他还针对根据地面临国民党封锁缺医少药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应当大力加强预防工作的建议。
“乔治,对你的选择,我很吃惊,希望你慎重考虑。”停顿了一会儿,斯诺又说,“但我想,你是对的!因为红军是优秀的军队。红军也的确需要你!”
“谢谢你,埃德。得到你的支持,我很感激。我准备取一个中国名字,叫马海德,你看怎么样?”
“马——海——德?”斯诺思考着,“有什么含义吗?”
海德姆说:“我的祖籍是黎巴嫩,我的名字海德姆在阿拉伯语中是骏马的意思,现在,我在这里看到许多回族百姓大多数都姓马,为了和他们容易相处,打成一片,我干脆就叫马海德,也算是个中西结合。你说呢?”
“嗯。”斯诺听着海德姆的解释,想了想说,“好!我看可以。”
“另外,埃德,我还有一个请求,就是希望你回去报道红区的时候,千万不要写上我的名字。一定为我保密,好吗?”
斯诺答应了海德姆的请求。他在此后的新闻报道中和后来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都没有提到海德姆的名字。
不久,马海德便被任命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卫生部顾问,成了第一个扎根根据地献身中国革命的外国医生。
在陕北,马海德成了有名的“万能博士”。从毛泽东到普通百姓都喜欢找他看病。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叫他“马大夫”,毛泽东、周恩来叫他“马海德同志”。1937年2月10日,马海德经吴亮平、张浩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红军接受改编后,马海德穿上八路军军装,随朱德率领的八路军总部东渡黄河,挺进华北,在山西五台山开展战地医疗。1937年底,马海德奉命调回延安筹建八路军军医院。在延安,马海德和八路军战士、边区群众一起劳动,自己动手在山坡上挖出一排排窑洞,打土坯,夯地基,使延安有了第一所能够收容300多名伤病员的正规军队医院。1939年,为纪念白求恩,这所医院改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以此为总医院,几年中,在马海德的指导下,先后建立了8所中心医院,24所分院,形成总计约1.18万张床位的抗日根据地医疗网。
1939年9月,马海德还致信美国纽约《今日中国》主编迈克斯·格兰尼奇,紧急呼吁国际社会向八路军提供医疗援助。他向八路军领导提出的在延安筹建八路军制药厂的建议得到中央批准。在研制西药的同时,制药厂还采用了传统的中药制药办法,积极利用边区的现有资源,探索中西药结合的道路,缓解了边区医药不足的困难。
马海德不仅是医生,而且还担任了中央外事组的顾问,成了一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
1938年春天,马海德作为八路军的代表,陪同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白求恩率领的加美援华医疗队前往抗日前线,做向导,当助手和翻译。1939年,他又参与接待了爱德华、巴苏华和柯棣华组成的印度医生援华医疗队,德国医生汉斯·米勒和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海伦·斯诺、贝特兰以及美国海军陆战队情报官卡尔逊。马海德以自己的经历向他们介绍了中共抗日根据地的状况以及方针、政策。
1944年,马海德又作为中共的代表,参与接待了美军观察组,宣传中共的抗战主张和对美政策。1946年,他作为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的医疗顾问到国统区执行任务,同时奉周恩来的指示以解放区救济总署顾问的身份,配合中共代表向世界揭露国民党企图打内战炸毁黄河大堤的阴谋。他还及时向宋庆龄报告了国民党官员将大量的救济物资中饱私囊的事实。国民党的丑行暴露以后,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联合国600多名工作人员联名向国民党提出了抗议。
正因为有以上成就,马海德赢得了一个“没有头衔的外交家”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