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国成立后天水的城市变迁 |
|
|
来源:天水党建网 作者: 日期:2014-9-24 17:44:00 点击: |
|
|
|
|
|
城市供水。1996年,天水市成功引进法国政府货款,实施了城区供水工程,项目总投资1.7亿元。该工程于1996年10月动工,经过一年建设,建成日供水能力8.4万吨西北最先进的现代化自控水厂1座,200立方米加压水池3座,1000立方米高位水池1个,埋设输水管道50.7公里,终于将20公里外麦积区水源地的水流经四级加压引入秦州区,实现了东水西调,使城市综合日供水能力达到23.2万立方米,秦州区彻底摆脱了水荒的困境。市区现有秦州区西十里和麦积区慕家滩两处水源地,两个水厂,83眼水井,150多公里配水主管网,设计日供水能力9.9万立方米,现实际日供水能力7.5万立方米,其中西十里水源地2.5万立方米,慕滩水源地5万立方米,秦州区日缺水4000立方米左右。2010年9月开辟了新的水源地,实施了南河沟1万吨水源地建设工程。 城市供热。1988年4月,秦州区人民公园片区集中供热工程开始实施,当年形成供热面积8.04万平方米,次年又新增供热面积9.36万平方米,总供热面积达17.4万平方米。1988年,实施秦州区西片(南明路)集中供热工程,1989年底投入使用,形成供热面积1.15万平方米。此后多年,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方式,坚持“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原则,鼓励集体、企业、单位参与投资,在市区先后建成供热能力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集中供热站8处,年供热总量510000百万千焦,秦州区集中供热覆盖面积达到75%以上。2002年,总投资3404.14万元的麦积区北道桥北集中供热工程建成,形成供热规模达到60万平方米。2003年,又积极争取国内外资金7608.113万元,启动实施了供热能力120万平方米的麦积区北道桥南集中供热工程。2009年关闭了秦州区西关、南明路供热站,新建了庆华供热站,在秦州区东部建设了天河供热站,大大增强了城市供热能力。城区现有7家集中供热企业,供热锅炉房179座,热水锅炉335台,额定热功率1271.20兆瓦,供热能力800万平方米。 污水处理。2001年,启动实施了秦州污水处理厂工程,该项目为国家第一批西部城市基础设施环境国债项目,总投资为1.79亿元,2007年6月投产运行,建成集污管网45.24公里,日处理能力6万立方米。麦积污水处理工程2009年开工建设,总投资1.7898亿元,日处理能力6万立方米,配套建设集污管网36.92公里,计划2011年建成运营。 垃圾处理。城区现有生活垃圾处理厂四座,分别是天水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秦州区鸡儿嘴垃圾填埋场、麦积区北山生活垃圾填埋场、老虎沟垃圾处理场。其中,天水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总投资4125.26万元,填埋区总库容317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70万立方米,设计使用年限10年,日处理生活垃圾665吨,工程已全面建成即将投入试运行;其余三座日处理生活垃圾580吨左右。2009年,投资1232万元,建成了城市医疗垃圾处理厂,日处理医疗垃圾5吨,设计使用年限15年。市区现有各类公共垃圾中转收集点52处,垃圾集装箱556个,果皮箱1014个,日收集能力500多吨,封闭化收集率达80%,垃圾机械化运输率100%。城区现有公厕110多座,其中水冲式公厕101座,移动公厕4座,旱厕6座,达到一类及星级公厕的16座。 此外,按照市场准入、特许经营的原则,经市政府批准,由天水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城区天然气供气项目,设计供气能力4×150万立方米,可满足20万户居民生活以及企业生产用气需要,目前已完成中心储气站建设,铺设管网113.4公里,供气能力达到3万户。 (四)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天水城市绿化得到了较快发展,从1982年起,全市每年都在市区掀起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在市区广泛开展南北两山绿化、公共绿化、庭院绿化、园林绿化等绿化工程,使绿地面积迅速增加。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立足天水实际,提出了创建园林城市和建设最佳宜居环境城市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大了以城市道路、重要节点、公园为主的公用绿地建设力度,城市绿化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
|
|
|
|
|
|
|
|